華德福教育的教育理念

2011032610:00
1. 華德福教育的教育理念為何?
答: 實踐「華德福」教育,每天上午完全以「華德福」教育理念、精神安排課程,上午的晨圈、水果分享、自由遊戲、藝術手工課程,孩子在快樂開放的環境成長,無形中培養了孩子自主性的學習;美學方面如溼水彩、日記圖、觀察畫,想像力和創造力更豐富;手工方面如縫工、孩子拿針線縫出很多不同的成品;上午的環保課整理環境,孩子能自動自發的動手做。孩子在溫暖柔和的情境遊戲工作,情緒穩定。孩子模仿到老師親切溫和的態度以及懂得感恩、惜福。餐前、餐後孩子們都會自動表達感恩的話。
以「華德福」教育理念精神去實踐發展幼兒教育目標「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」
1. 以人性化情境─培養一個能尊重生命價值的孩子。
2. 以本土化教育─引導一個會關心生活環境的孩子。
3. 以開放式教育─啟發一個想解決生活問題的孩子。
4. 以社會化教學─增進一個可溝通人際關係的孩子。
5. 以生活化教材─傳承一個願充實生活文化的孩子。
幼兒期的教育理念可大致分為以下八點:
1. 重視人性的接觸和愛
2. 盡最大可能給予幼兒世界上一切最好的
3. 重視與大自然世界接觸與探究
4. 重視柔和的聲、光、色彩
5. 重視反覆的、規律性的的課程安排
6. 重視模仿的能力
7. 重視自由活動重視好的觸覺感官的玩具材質

2. 華德福教育的基本特色為何?
答: 第一所華德福學校於1919年創立於德國的斯圖加特。是當時邀請魯道夫•史代納根據人智學的研究成果創辦的一所學校。這所學校辦得很成功,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,當時人們都認為這是代表未來教育的典范,後來凡是實踐這一教育理念的學校的學校都被稱為華德福學校。法國大革命後,歐洲經歷了中世紀的黑暗,人們對教會和教廷非常失望,對精神生活有了新的醒悟,很多藝術家、文學家、哲學家和精神研究者對基督文明進行反思,開始尋求新的精神生活方式。奧地利科學家、思想家和教育家魯道夫•史代納對人的精神活動作了深入的研究,他認為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智學是探索通往精神領域的途徑,人智學研究的對象是人的智慧、人類的及宇宙萬物之物的關系。通過研究人智學,可以清楚的認識自己和人類精神的存在,物質世界與宇宙的現象。研究人智學的目的是培養一個完全開放的胸襟,既不盲從,也不隨意拒絕,當人的內心有所需求,這種知識和智慧就會湧現,並可以依內心世界的需求來調節,直至獲得與精神世界的共鳴。
  史代納對人的深入研究,奠定了華德福教育的理論基礎,史代納發現了人的意識是階段性地發展,7年為一個周期,第一個成長階段是指從出生到大約7歲換乳牙之前,這個階段兒童的生命組織構成力主要用於健全和平衡身體,建造靈魂在地球上的載體。在這個年齡階段身體成長極其迅速。在幼兒的意識中,他自己和世界是一個統一體,周圍的一切都影響著他的生命組織構成力。這一切對幼兒來說都是好的和善良的,幼兒本能地以模仿來學習,如果過早地開發幼兒的智力就會透支生命力,而影響幼兒的整體平衡發展。第二個成長階段是7歲到青春期,在這個階段裡,兒童的生命組織構成力主要活躍在感覺的發展,這時候,整個人的變化非常大,人的意識已從環境中獨立出來,開始用自己的眼睛來觀察外面的世界,用心體會,形成自己的內心世界,孩子在這個階段裡有參與生活活動的強烈意志,並通過感覺來表達和體驗心靈中細膩的感覺。第三個成長階段是青春期到21歲。此時,人的生命組織構成力活躍在思想意識的發展上,兒童的心智逐漸走向成熟。他會形成個人的判斷力,獨立的思想和抽象的理想,他的辨別和判斷能力增強,甚至會固執。他執著地追求自然界中的真理,渴望探索這個真實的世界,並在尋找真理的過程中挑戰老師和家長的權威,希望在這個關於他自己的世界中,由人的活動來彰顯出其真實和合理性。
  華德福教育就是配合人的意識發展規律,階段性針對意識來設置教育內容,讓人的身體、生命體、靈魂體和精神體都得到發展,最終達到具有超越物質、欲望和情感的洞察力與判斷力,纔能結合與生俱來的智慧和本質實踐自我,找到自我的定位和人生方向。
華德福教育的創始人魯道夫.史代納(Rudolf Steiner),有感於工業化之後人性的失落,提出了「人智學」的思想,提醒人們不要被眼睛所見的外在物質所迷惑,而應當去追求心靈及精神層面的世界。人智學認為人是由精神、心靈及身體三種要素所組成,其又分屬於精神系統、韻律系統及肢體系統,而分別由頭、心及四肢三個身體部分控制,也分別掌控思考、感覺及意願三種心靈功能。依據他對人的理解,史代納發展出一套循序漸進的教育理論。他認為人的生命是以七年為週期,一個人在二十一歲時就是一個「全人」,是一個擁有身、心、靈和諧的自由人。華德福學校的教育理論就是在「七歲週期」的觀點上,根據孩子在每個週期中的特色及發展狀況給予正確的教育方式。華德福學校的成立,可說是因應了歐洲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對學校教育改革的共識,以促發、促進性的教育方式,強調「個別化」,重視個別孩子心理性的意義。
華德福學校課程安排有一個很清楚的教育方向設計,即由「圖像走向文字」、「韻律走向概念」的過程。這個過程不仰賴藝術的力量是無法達成的,所以華德福教育的藝術活動滲透入所有年級的課程中。學齡前的兒童強調的是「感官體」、給予的是「很少的玩具,很多的想像力」;一到八年級給予圖像與自然相關課程居多;國三至高中階段才施予與文字和概念等複雜思考相關的教育內容。他們認為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,學生先學習掌握「人和社會」、「人和經濟」、「人和世界」的社會關係。
課程安排為完整四季韻律,一年四學期制;在一學期十週的大韻律下,十分關注三週連貫的主要課程韻律;週期性的主課程下,學校關注每天規律的生活作息,這是由於重複的韻律有助於穩定孩子的焦急與不安,開展孩子的內在自由。語文、數學、自然等次序性進行的「主要課程」,可以說是華德福教育課程的核心,引導孩子連結外在感官世界以及內在的觀念和情節世界。「副課程」主要是美學的呈現,水彩畫、形線畫(form drawing)、蜜蠟、泥塑、音樂合奏、優律詩美舞蹈(eurythmy)等藝術性的活動,引領孩子釋發內在生命的力量,滋養孩子的意志力與情感。

3. 華德福教育的教學優缺點為何?
答: 史代納認為孩子不應該被塑造來適應社會,而是需要幫助他,使他能發展出潛在的個人能力。因此,教師必須重視個別差異,瞭解個人的特質,並透過四種氣質的學習和了解,深入幫助每一位兒童。教師同 時應謹記,性情只是特質,沒有好壞。
深思多慮(melancholic)、冷靜被動(phlegmatic)、活潑樂天 (sanguine)、熱情衝動(choleric),這四種性情來自我們的四個組成:物質身體、生命體、感知體以及自我互動的結果,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這四種組成,但通常當某一個組成強過其他組成而主導其他部分 時,這個主導體因此造就了我們不同的性情,所以說,性情也不是截 然不同的,只是傾向而已,教育的功能就在於平衡和諧這四種性情。
主導深思多慮型的是物質身體,這種性情的心和靈不能主管個體,反 而阻礙個體,因而造成個體情感上的痛苦和煩惱,性偏憂鬱;冷靜被動型是由生命體主導發展,因生命體帶來幸福及舒適的感覺,因此這種性情者不急於引導自己向外開展,他的步調緩慢,身體有點肥胖; 感知體主導活潑樂天型的性情,感知體的特質是流動、易變,因此, 活潑樂天型的人難以專注,他走路時跳躍、舞蹈很有節奏感,身材清瘦苗條;自我主導熱情衝動的性情,他的意願很強,急進而有主張,他走路時步伐穩定,眼睛炯炯有神,他擋住其他體的發展,因此身材短小。
優點:
1. 不打不罵,說故事不說教
2. 尊重幼兒,讓幼兒發展個人的特質與長才
3. 老師以溫柔的說話方式
4. 教室以溫馨的燈光、牆壁以柔和的粉紅色系為主
5. 教具都是教師自製的或是取自天然素材,增加幼兒觸覺感官經驗
6. 布織娃娃無眼睛,嘴巴是要讓幼兒自己想像,培養其想像力
7. 課程以遊戲、故事、藝術活動為主,重視自由活動
8. 老師用自己的聲音唱歌,不播放錄音帶或CD片代替人的聲音
缺點:
1. 因為家長重視孩子求知識,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,因此自由、重感官的華德福教育無法符合多數家長的需求
2. 教師必須相當熟悉歌曲、故事內容,需事先熟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