墓誌銘

2011032610:00

雪萊



他并沒有消失甚麼,

不過感受了一次海水的變幻,

化成富麗珍奇的瑰寶。



生平簡介
  波西.比希.雪萊(1792~1822),英國浪漫主義詩人。出身于貴族家庭。
在牛津大學攻讀時因發表《無神論的必然性》被校方開除。曾參加愛爾蘭人民的民族獨立運動,
長詩《麥布女王》因抨擊時政,被迫離開英國僑居意大利。

  1822年,他駕小船出海,遇風暴身亡。他的墓碑上有”眾心之心”字樣,
墓志銘則是莎士比亞《暴風雪》中的詩句。




司湯達





活過、愛過、寫過。





生平簡介
  司湯達(1763~1841),法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大師,生前并不為人所理解,
死時的情景十分淒慘。只有梅里美和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等人為其送葬。
他的墓志銘是生前用意大利文字寫就的。




普希金



  這幾埋葬的是普希金;他和年輕的繆斯、愛情與懶惰,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;他沒做甚麼善事.
.....可是在心靈上,卻實實在在是個好人。



生平簡介
  亞歷山大.謝爾蓋.普希金(1799~1837),俄國偉大詩人,俄國近代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。
一生寫了許多歌頌自由、反對專制、揭露貴族階級的偉大詩篇。

  普希金的妻子岡察羅娃,號稱“莫斯科第一美人”,普希金為追求她而作了很大努力。
可是岡察羅娃淺薄、風流,普希金無法滿足她的奢欲。其時,追求岡察羅娃者甚眾,
普希金不堪忍受,為維護自己的聲譽,他與一角逐者丹特士(流亡俄國的法國貴族)決鬥,
不幸在決鬥中飲彈身亡。年僅37歲。

  這篇墓志銘是普希金16歲時的戰作。




牛頓





一個海邊拾貝殼的頑童。





生平簡介
  伊薩克.牛頓(1642~1727),英國著名物理學家,萬有引力發現者,
並建立了成為經典力學基礎的“牛頓運動定律”。在數學方面,他與萊布尼茨並稱為微積分的創始人。




莎士比亞





  好心的朋友,看在耶穌的份上,切莫移動埋葬於此的遺骸。



不碰這些石塊者上天保佑,使我屍骨不安者必受詛咒。

 



他不屬於一代,而是屬於萬世。



生平簡介
  威廉.莎士比亞(1564~1616),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戲劇家、詩人。
生於商人家庭。當過刻場雜役、演員和編劇。現存劇本37部,長詩兩首,
14行詩150首。主要作品有《查理三世》、《羅密歐與朱麗葉》、《奧塞羅》等。

  這里節選的兩篇墓志銘,第一篇是莎士比亞自己擬就的;
第二篇是與他同時代的英國大戲刻家本.瓊生撰寫的。




雨果



在這裏,你要回憶過去

思考永恆



生平簡介
  維克多.雨果(1802~1885),法國作家,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最杰出的代表。
著有《巴黎聖母院》、《悲慘世界》等。雨果的詩和小說均感人至深。
高爾基說:“他像暴風一樣轟響在世界上,喚醒了人們心靈中一切美好的事。”

  雨果一生經歷了漫長而動蕩的歷史時期。1851年路易.波拿巴政變後,
他參加了共和黨人組織的反政變起義,起義失敗後被迫流亡國外長達19年。

  雨果死後,受到國葬的禮待,百萬人為他送葬。他被安葬在巴黎的先賢祠。



盧梭





睡在這裏的是一個熱愛自己和真理的人。





生平簡介
  讓.雅克.盧梭(1712~1778),法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,著名的哲學家、文學家。








出生在一個貧困家庭,青少年時顛沛流離,生活艱苦。靠自學成材。主要作品有《愛彌爾》、《懺悔錄》等,
其作品對後人的感傷主義與浪漫主義創作影響很大。




富蘭克林





  印刷者本杰明.富蘭克林的身體(象一本舊書的皮子,內容已經撕去,書面的印字和燙金也剝落了)
長眠此地,作蛆蟲的食物。然而作品本身決不致泯滅,因為他深信它將重新出版
,經過作者加以校正和修飾,成為一種簇新的更美麗的版本。

 



從蒼天處取得閃電

從暴君處取得民權



生平簡介
  本杰明.富蘭克林(1706~1709),美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民主主義者,
著名科學家。獨立戰爭時,他英勇地參加反英斗爭,當選為第二屆大陸會議的代表,
並參加起草《獨立宣言》。他還是世界聞名的科學家,在研究大氣電方面貢獻杰出,發明了避雷針。

  這裏選入的兩篇墓志銘都是他生前自己撰寫的。




海明威





恕我不起來啦!





生平簡介
  海明威(1899~1961),美國作家,出身於醫生家庭。
曾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,負重傷。戰後任常駐巴黎記者。著有《老人與海》等。
他的作品藝術上別具風格,善於內心獨白和富於動作性的形象,
塑造孤獨的主人公;對話簡潔,素有“電報式”之稱,並擅長緣情寫景。
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。因久病不愈而自殺。

  這篇墓志銘是海明威自撰的,簡潔、幽默。




貝多芬





他總是以他自己的一顆善心對待所有的人。





生平簡介
  路德維希.凡.貝多芬(1770~1827),德國著名作曲家。
也是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代表作曲家。恩格斯給他很高的評價:
“這個最屈辱的仰仗外人鼻息的時期,正好是文學哲學的光輝燦爛的發展時期,
是以貝多芬為代表的音樂的繁榮昌盛的時期。”貝多芬在藝術上是偉大的,
但在愛情上卻是不幸的。他身體矮小、兩耳失聰,加之出身寒微,因此一般貴族家庭都鄙視他。
丹蘭士.德.勃侖施維克是出身名門的姑娘,少女曾從師貝多芬學習鋼琴,
為他的音樂天才所震懾,熱烈地愛上他,兩人訂了婚。由於種種世俗的偏見,
終於使他們勞燕分飛,然而他們至死仍相愛著。

 (這裏收選的墓志銘是他自己擬就的。)




費希特





劇終。





生平簡介
  費希特(1762~1814),德國古典唯物主義哲學家,著名劇作家。
他生前為自己草就的墓志銘,構思如同其劇本一樣匠心獨具,言簡意賅。 http://hk.geocities.com/freefreefeeling/